在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落别布依族彝族乡牛角村,樱桃基地里游客络绎不绝。 " 一棵树能产 30 多斤樱桃,一斤能卖几十元。" 在辽宁省大连市援建的这个樱桃基地里,贫困户李金美边务工赚钱边学技术," 准备把家里的荒地也种上樱桃。" 前几年,樱桃产业在六盘水发展不理想,借着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东风,六盘水引进大连的樱桃种植技术和品牌,解决当地樱桃种植的难点,樱桃产业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。贫困群众的日子,也随着这个红火的甜蜜产业甜了起来。 截至目前,六枝特区已有 1230 户、4960 人因大连樱桃获益,其中贫困户 484 人,带动年人均收益 1200 元。 引进技术,激发信心 " 前些年,当地种樱桃的农户不少,但种植分散、品种老化,花多果少,裂果率高,品相不好,甜蜜产业难以让群众尝到甜头。" 六枝特区大用现代农业产业园主任张远斌说。 眼看效益不高,当地群众灰了心,不少果园撂了荒。在六枝特区挂职的大连干部刘丕锁想:" 大连樱桃很有名,品种好,还有技术,说不定引进来能行。" 一番沟通、对接后,大连市组织技术力量前来支援。 " 这边海拔高、温差大、光照多、雨水足,适合种樱桃。" 到牛角村实地考察后,大连佛伦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张桂荣发现,种不好的主要原因是技术不到位," 光让樱桃树猛长枝子,哪还有养分结果子?" 说干就干,由大连市援建的樱桃基地很快就运转起来,整齐划一的樱桃片区,大小不一的樱桃树苗,采用精准控制的滴灌技术," 没想到樱桃种植有这么多门道 !" 牛角村村民王兴琴说。 精心管护之下,基地的部分樱桃今年 5 月开始挂果。樱桃成熟后,随手摘下一颗入口,肉肥汁多,酸甜适中。 " 大伙儿的疑惑没了,确信大连的樱桃也能在这里开花结果。" 看着群众对樱桃产业重燃信心,刘丕锁趁热打铁," 区里又投了资金,协助基地扩大规模,做好育苗,争取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。" 倾囊相授,培训指导 " 发芽前,先修剪整形,再施生物有机肥,能加快吸收、改良土壤…… " 临近中午,大连农科院专家潘凤荣的课还没结束。 大连樱桃试种成功,基地也扩大到了 100 亩,仅苗木就超过 12 万株。这么大的规模,仅靠三两个人管护,有些捉襟见肘。 在六枝特区扶贫办主任张斌看来,这是个推广樱桃种植技术的好机会," 我们从本地的农业部门、种过樱桃的乡镇抽调了 14 个人到基地跟着学习,又从周边挑选了 10 名村民到基地务工学习。" 村民杨朝凤就这样来到了基地,她家之前也种过樱桃。" 以前种下去就等着摘果,再没怎么管过。" 直到听了专家的讲解,她才恍然大悟," 什么时间修枝、拉枝,什么时间施肥、打药,都不能马虎,不然果子就可能有问题。" 为了给当地培训技术队伍,大连市定期选派樱桃专家奔赴六盘水,开展樱桃技术指导和培训,截至目前已培训相关人员超过 500 人次。 大连樱桃适应性强、裂果率低、经济价值高,加之技术推广力度大,六盘水樱桃产业逐渐形成规模,从牛角村走向更多乡村。 " 仅在附近的大用镇、牛场乡,种植面积就超过 1.8 万亩。" 苗木全部出自张桂荣所在的樱桃基地,他说," 接下来两年,六枝特区还会推广 3000 亩,我们已经把苗木都备好了。" 牵手农户,助力增收 谭学军是牛场乡箐脚村人,去年脱了贫。脱贫不脱政策,为了稳定脱贫成果,当地党委和政府出台了不少政策。请来农业专家考察后,大连樱桃成为箐脚村发展产业、促进稳定增收脱贫的第一选项。 " 村里开了院坝会,想让大伙儿流转土地,合伙种大连樱桃。" 这种模式,谭学军听说过,但没见过,跃跃欲试," 收益账是明摆着的,算算就知道。" 一散会,他就找到村干部,表示愿意跟着干。村里最终流转了 119 亩土地,覆盖全村刚刚脱贫的 60 户贫困户。 樱桃苗栽种前,大连市农科院特地派出专家,到乡里统一组织培训。栽种完毕,张桂荣绕着山路,隔三差五去指导。 浇水、施肥、拉枝……种过果树的谭学军,跟着张桂荣学了半个多月,就比较熟练地掌握了技术。自家地里的大连樱桃,今年头一次挂果。 村里的樱桃基地运转不错,需要的人手也不少,最忙的时候一天要 20 多人。" 在这儿务工,一天能挣 100 元。" 加上土地流转费和年终分红,仅依托大樱桃产业,谭学军一年到手的收入就超过 1.3 万元。 望着成片苍翠的樱桃林,谭学军相信来年会更好。 《 人民日报 》 ( 2020 年 08 月 26 日 06 版 ) 来源:ZAKER资讯 免责声明: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站长,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,谢谢合作! |
#高圆圆小学时的证件照#高圆圆小学时候的证件照曝光,从小就是一
原标题:突发!外媒:美驻联合国大使克拉夫特取消访台【环球网快
近日,一名非裔黑人被美国警察从背后连开七枪导致下半身瘫痪,全
8月15日,有一名21岁男子在腾讯公司大楼坠亡,地点是嘉达研发
星辰在线8月27日讯 近日,有网友上传了一段自己姥姥做完美甲后